第五百八十四章 却道一时错会赤诚心(2 / 2)

奸臣 府天 2315 字 24天前

尽管暗自腹诽,但徐勋可不会当着朱厚照的面说出来。此时此刻,他只能干笑着答应了下来。又陪着天子说了一阵子的话,眼见刘瑾竟然少见地没有跟过来,他不禁暗自纳罕,就在这时候,门外又传来了金六那熟悉的声音。

“皇上,少爷,仁和大长公主得知皇上来了,在外头探问,皇上能否拨冗把平北侯让给她一会儿,她想亲自赔个礼?”

听说这话,朱厚照顿时乐了。斜睨了徐勋一眼,他便大度地站起身道:“得了,朕就把你让给姑姑吧!姑姑是应该好好给你赔个礼,要不是你,齐济良那小子兴许就给带坏了,哪里有如今的出息?再说,朕这个皇帝也亲自来给你赔过礼了,她来陪个情也是应该的。”

“皇上这话可千万别对外人去说。就是今天这一会儿,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兴高采烈地写折子弹劾微臣了,若皇上刚刚这话传扬出去,只怕那更是弹章汹涌。”一直到刚才,徐勋都没有说过刘瑾半句不是,此时此刻却带着微笑说道,“有道是墙倒众人推,素曰旧交尚且未必能信得过微臣,更何况别人?”

朱厚照闻言顿时脸色阴了阴,随即就冷笑道:“得了,朕先去司礼监,再去文渊阁!就连御史都不允许风闻奏事人云亦云,朕倒要看看都有谁迫不及待地人云亦云!”

等到亲自把朱厚照送出了大门口,徐勋才回转了来。得知仁和大长公主正在后院正房,他自然就这么一身便服径直赶了过去。才一到正房,他就听见里头传来了叮呤当啷拨浪鼓的声音。然而,他却摆手阻止了廊下要打帘子通报的小丫头,就这么走上前去,轻轻拨开了一丝门帘,却是发现明间前头并没有人,当即悄悄跨过了门槛。

“平北侯夫人,你真是好福气,生了一个千金。世人都想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可却不知道养了儿子要多艹心有多艹心。就比如我家里那小子,从前抱着一腔不切实际的雄心,结交些乱七八糟的人,我担心;进了府军前卫天天被艹练得七死八活,我担心;成天做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有时候还冒着莫大的风险,我担心;现如今蒙皇上信赖带着兵马出去剿匪,说什么成功凯旋会有怎样的荣光威名,可我还是担心!女孩儿顶多是怕将来嫁错了男人,大不了找一个父母双亡的独生子,拿捏住了他的前程,怕他不对她好,哪像儿子!”

听了这话,徐勋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听到他这笑声,须臾东屋的门帘就打了起来,探出头的沈悦一看到是他,立刻横了他一眼,随即就偏身让了他进来。眼见仁和大长公主已经从软榻上站起身来,却是满脸尴尬,犹豫片刻方才上前来裣衽施礼,才开口说了一句妾身莽撞,他连忙冲沈悦使了个眼色。

“万万当不得,大长公主不用如此。”

徐勋侧身退了一步,拱手还了一礼,等到沈悦将仁和大长公主搀扶着坐下,他才诚恳地笑道:“大长公主也是因为忧心爱子,这才来我这儿探问,此前就算有什么,那也是人之常情,说什么赔情的话。若换了我是大长公主,兴许第一反应也是差不多的。”

“平北侯能体恤我这一片慈母之心,我就放心了。”

听到仁和大长公主讷讷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徐勋方才含笑说道:“我自己也是为人父的人了,怎会不能体恤?不过,大长公主之前所谓生女儿比生儿子好,那却也是未必。世道待女子原本就比对男子严苛,恕我说一句无礼的话,大长公主乃是金枝玉叶,天底下的女子几乎少有人比您更尊贵的,可身边的人真能管住否?”

仁和大长公主顿时愣住了,随即脸上便露出了苦涩至极的表情。而徐勋却仿佛没看到沈悦对自己连连打眼色,轻舒猿臂将小小的徐宁抱在了手里,他这才开口说道:“就算父母双亡的独子,就算岳家能拿捏住他的前程,可这种婚事一看就知道是不对等的,难保将来不出变数。我家这丫头是打算当成她母亲的臂膀教导的,若是她能把偌大的一个徐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曰后嫁到哪儿都不怕。”

这年头,与其靠他们这些父母把人捏在手心里,还不如指望女儿自幼练就一身好本事!

见徐勋说着就笑吟吟在女儿的面颊上亲了一口,仁和大长公主一愣之后就明白了过来。然而,之前她本就是借说孩子倒苦水,此时自然不会去反驳徐勋,不自然地笑了笑之后,就关切地询问起了之前的确切战况。等到徐勋原原本本将之前方良禀报给朱厚照的那些又对她转述了一遍,她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最后却是犹犹豫豫地说道:“那些贼人居然把檄文散发到了整个保定府城,足可见其心不小。如今阿良他们虽说旗开得胜,但万一贼人大肆报复,亦或是有什么其他举动,会不会仍有危险?”

“大长公主不用担心,等的就是他们耐不住姓子主动出击。”徐勋欠了欠身,旋即含笑说道,“再说,我早就对他们三个说了,宁可当成练兵,也不得轻举妄动。只要他们依托保定府不轻易出击,绝不会有什么危险。至于行刺之类的举动……须知我派给他们的护卫,也不是吃素的!”

等到把仁和大长公主送出了门,趁着寿宁侯张鹤龄和定国公徐光祚尚未来,徐勋便回书房若有所思地写了一封信,旋即把阿宝叫进了屋子,将信交给了他。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一封内容瞧上去平平无奇的信便出现在了西厂慧通案头。用了阅读密信专用的尺格往上头一放,慧通就看清楚了那寥寥几个字。

“使刘知魏罗马见罗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