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 2)

八零年代金满仓 烟秾 9906 字 1个月前

好嘛,二柱三柱还挺会欺负人的,不想在炭火边受罪,打着教邱成才烧烤的旗子,实际上无情的剥削别人的劳动力。

"该放盐了。"

杨宁馨用筷子挑了一点点盐水蘸到了鱼身上,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邱成才拿着烤鱼的签子,觉得有些热,可还是咬牙忍住——刚刚听二柱他们说小六最爱吃烧烤,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烤出美味的鱼来给小六吃!

"邱成才,把鱼翻过来!"端着碗在手里,把鱼的一边都抹了一遍盐水,又开始抹另外一边。这抹盐水还很有讲究,不能一个地方太多,一个地方又太少,必须要均衡。这个年代不仅油是稀罕东西,就连盐也要紧把细用,所以蘸盐水的时候用筷子轻轻的点到鱼身上,再用筷头慢慢的抹,一点点的渗到鱼身里,这样才能入味。

她拿着筷子一点点的蘸着盐水,邱成才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签子,心里格外的快活,他感觉到他与杨宁馨分工合作,就像小时候玩过家家,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为一群孩子烧饭煮菜,格外温馨。

"邱成才,邱成才!"

杨宁馨把盐水抹匀称了,可没看到邱成才有反应,提高嗓音喊了两句,邱成才这才回过神来:"噢噢噢……怎么了?"

"没怎么,请烤鱼!"二柱指了指那个铁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我不是已经教过你怎么做了吗,咋就不会呢?"

邱成才"啊"了一声,赶紧把鱼给架上。

他不过是开了点小差,严格的师父就开始嫌弃他了。

"哥,邱成才烤得挺不错的啦,你看那一面已经烤得金黄,而且一点都没烤糊!"三柱在一边打圆场,作为二师父,他觉得邱成才这个徒弟挺有慧根,一教就会,是个不可多得的烧烤人才。

几个人一齐动手,烧火的,蘸料的,烤鱼的,还有牛蛋和邱成功在旁边负责说鼓励赞美的话,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多久,一串串螃蟹鱼虾就烤好了。

"我先给爷爷送一串进去。"

杨宁馨拿起一个烤好的鱼,蹬蹬蹬的朝堂屋那边跑了过去,杨国平和王月芽怼她这么好,她自然也把他们记在心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先拿去给他们吃。

杨国平闻到香喷喷的气味,看着杨宁馨举着一只烤鱼跑了过来,笑眯眯的看着这个机灵的小孙女儿:"小六,又弄烧烤了?"

"是哩,是哩!"

杨宁馨把那条烤鱼送到了杨国平手里:"爷爷,你等鱼凉一点再吃啊,别烫着了。"

杨国平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他这个孙女儿可真是会心疼人,是家里几个娃儿中最孝顺的,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记着他,从来不会让他少吃一点点。

"爷爷,以后我挣钱了,一定要给你买个轮椅,可以推着爷爷到处去玩。"

轮椅?杨国平刚刚锯了腿的时候,听医院的护士们说起过这东西,说坐到上头自己推着轮子就能走,都不用柱拐杖了哪。

只不过小县城的医院还没得卖,要买得先去跟厂家联系好,过几个月才能有。杨国平问了下价格,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有这笔钱去买轮椅,还不如留着给儿子孙子花哩。

没想到孙女儿竟然信誓旦旦的要给他买轮椅,杨国平被她感动得都快要流眼泪。树生和他媳妇把小六抱回来养,这是他们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小六就是家里的福星,有了她,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她还这样细心孝顺!

"小六,快来快来!"二柱朝杨宁馨招手:"你先挑,看看你要吃哪一串。"

杨宁馨走到了桌子旁边,挑了一串最小的烤鱼:"我吃这个吧。"

邱成才递了一只大点的鱼给她:"小六,你吃这个。"

"不,不用了,我年纪最小,当然该吃小串。"

杨宁馨拿起那一串小鱼"嘎巴"咬了一口:"嗯,邱成才,你烤鱼的技术挺好的。"

"真的吗?"邱成才惊喜的看着杨宁馨:"真的很好?"

"是啊,我觉得对于你来说,第一次烤鱼能烤成这样,已经不错啦。"杨宁馨冲他甜甜的笑了笑:"以后你再烤两次,肯定会做得更好的!"

她把邱成才递给她的烤鱼又送了回去:"邱成才,你得自己尝尝劳动成果吧。"

"是呀,你自己尝尝!"二柱很熟练的分配了桌子上的那几串烤鱼烤虾,每人一串,剩下的是给家里没在的人留着的:"他们出工分去了,可辛苦哩,给他们留着。"

在这个年代,有得吃已经是难能可贵,想要把零食当主食吃,那是绝对不存在的事情。

一阵阵的香味飘荡在杨家地坪的上空,邱成才手里拿着一只烤鱼慢慢的啃着,充满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这份满足感,并不是来自他手里的鱼虾,而是身边的杨宁馨。

站在她身边,他就觉得很踏实自在,看着她低头津津有味的吃着东西,没有哪一刻比得上现在这样充实。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七五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是大塘中学报到的这一天。

王月芽请了高连生帮忙,开了拖拉机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大塘中学那边去。

"没问题,大婶儿!"高连生爽快的答应下来:"恭喜你们家又出了这么多读书人!"

"唉,只是负担重!"王月芽摇了摇头:"五个念书的,吃不消哩!"

高连生拍了拍拖拉机的扶手:"大婶儿,你要想想,现在咬牙把他们送出去了,以后你们就享福啦!更别说树生大哥有能力,每个月都能拿不少钱回家吧?几个娃儿念书,他肯定会支持的!"

杨树生当主任的事情,湖泉村已经是人尽皆知,乡下没啥娱乐活动,女人们凑到一起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天,时不时还要把自家值得夸耀的事情拿出来说一说,虽然王月芽并不喜欢张扬,可杨树生升官的事情却终究没有瞒得住——家里还有个嘴碎的熊芬,谁也拦不住她那张嘴!

听着高连生这样说,王月芽有些尴尬,笑了笑:"连生你咋说得这样好听哩!"

"不是我说得好听,这可是真话!"高连生一本正经:"早两年陈莲老师还在湖湾小学的时候,我搭过她好几回,她每次对您家几个娃儿都赞不绝口!特别是小六,她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的,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那倒是!"听到夸杨宁馨,王月芽笑得眉毛眼睛都弯了:"我们家小六可聪明了,谁都夸她!陈老师真的也挺照顾她的,只可惜没能教完小六他们,我还琢磨着要好好去感谢她哩,没想到四年级上头就调去县城了!"

"陈老师教得可好哩!我家小燕儿是没赶上趟啦,哎……"高连生叹息一声,湖湾小学教书教得最好的,就是那位知青出身的陈莲老师,正是因为教得好,被县教委看中了,X县中心小学有两个老师退休,这边刚办了退休手续,那边就给陈老师下了调令。

"湖湾小学都是好老师!"王月芽赶紧安慰了他一句:"连生,明天一早来我家吃早饭哩!"

"大婶儿你别客气,我吃了早饭过来!"

第二天,高连生来得挺早,还只有七点多就到了杨家。

这时候的杨家,热闹得很,大家都在给各自的娃儿收拾东西。

因为大塘中学和湖泉村隔得有些远,十来里路,杨家觉得娃儿们每天来回二三十里路会脚痛,索性打算都把他们送去读寄宿。杨树生从公司里平价批发了点木料回来,杨国平动手,给每个娃儿都做了一口木箱,刷上红漆,太阳光照着亮闪闪的一片,可神气了。

这个年代,结婚的时候有几件家具,那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木材匮乏,想要弄几块木板都难到手,即便是送亲的时候添了几口红木箱,都会让人羡慕得直了眼睛。

杨国平是木匠出身,一把好手艺,木箱做得方方正正,没有一个角是损的,反凹簇新,钉着挂锁的把手也亮晃晃的,摆在那里都挺招人爱。

木箱上边,还雕着名字——包括大柱,五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红木箱,到了学校还得开箱看是谁的东西,这也太尴尬了,不如雕上名字,一看就清楚明白。

东西收拾好,大家跳上高连生的拖拉机就准备出发,这边王月芽他们站在地坪里看着娃儿们一个个上了拖拉机,眼睛都红了一圈。

说来也奇怪,大柱去年到大塘中学报到的时候,也不见有这样的感想,咋今年忽然就有些伤心哩?王月芽擦了擦眼睛,追着上去拉住了杨宁馨的手:"小六,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啊!"

"奶奶,我知道,你和爷爷也要好好的哟!"杨宁馨伸出手抱住了王月芽的脖子,脑袋在她耳边蹭了蹭:"我们周末就会回来的啦,奶奶你别担心!"

王月芽点了点头,冲着大柱他们喊了一句:"要照顾好妹妹!"

"奶奶,你就放心吧,我们不会让别人欺负小六的啦!"几个小小男子汉拍着胸脯向王月芽保证:"谁敢欺负小六,我们就和他拼命!"

"好嘞好嘞!"王月芽笑着眯了下眼睛,冲着扛着箱子过来的狗蛋叮嘱了一句:"你要帮弟弟妹妹全部弄好再回来啊!"

"知道啦,奶奶,没问题的,我肯定要帮他们弄好才走啊!"

高连生招呼了一句:"狗蛋,快上来,送你们去了大塘中学,我还得回生产队来做事情哪。"

拖拉机"突突突"的朝前边开着,路上的树木朝后边倒得飞快,高连生哼着小曲儿,很开心的样子,杨宁馨侧耳仔细分辩了一下,这首曲子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车子就是比人要快,拖拉机冒着黑烟,摇头摆尾的朝前跑,很快就过了湖湾大队。

"前头就是旺兴村了。"大柱很熟悉这边的地理环境,给大家充当了导游:"过了旺兴村就是主步大队……"

旺兴村?杨宁馨看了看那条机耕道,想起了自己才穿到这个年代来的时候,就是落户在旺兴村,那时候她还叫小红,隔壁住着一个叫虎子的好心邻居小哥哥。

现在小红变成了小六,虎子哥哥也长大了,有个大名叫邱成才。

上回邱成才来家里的时候就说过了,到时候一起去报到,可这会儿看起来有些不可能,谁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哪里能套得那样好?

杨宁馨的眼睛不住的朝机耕道两边看着,想要找找过去的痕迹,可是实在隔得久远,她竟然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旺兴村没有给她留下半点印象。

"邱成才,邱成才!"

忽然,站着的狗蛋大喊了一句。

大家顺着他的手指看了过去,就见到前边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迎面而来。

从背影看,确实有些像。

"邱成才!"杨家几个娃儿激动了起来,冲着那背影大喊了起来,那个骑车的人抬起头来,朝他们笑了笑,嘴里好像在说什么话,可却杨宁馨他们一个字也没听清楚。

高连生把拖拉机停了下来:"你们遇到同学了?"

"是嘞是嘞!我们同学!"狗蛋激动的朝邱成才挥了挥手:"邱成才,你这是往哪里去?"

邱成才从自行车上下来:"我去胡湾村找你们哩,不是说好一起去报到的吗?"

"快快快,快上来!"大柱狗蛋跳下拖拉机,帮着邱成才把自行车抬了上来:"我们家请高叔叔帮忙送一下,要不是这么多东西可难拿哩。"

邱成才拍了拍自行车:"到了学校我就用自行车帮你们推着箱子进去!"

"不用不用,你帮小六推就行了!"狗蛋拍了拍邱成才的自行车:"你不读寄宿?"

邱成才的眉毛耷拉了下来。

原来他想着念初中了可以读寄宿,那就能和杨宁馨有更多相处的时间了,可没想到家里说也才十里路不到,念什么寄宿,家里反正有一辆自行车,早上骑着出去,晚上骑回来,也不会花多久的时间,读寄宿要比通学钱花更多钱,学费,伙食费加在一块不上算。

"成才,这自行车就归你啦。"

邱兴国拍了拍自行车的座位,眉开眼笑,完全没注意到儿子一脸失落。

自己不可能提出反驳,邱成才深深的明白,家里让自己都通学是经过考量的。

家里现在有四个娃儿要念书,这负担也是够重的,村里好多同龄人,念到三年级四年级就没往上边念了,更别说被送去读初中。

隔壁唐建军念到了五年级,可他家实在没有钱再往上边送了,今年六月开始,他就跟着家里人到生产队出工去了,他弟弟唐建国更惨,听说让他念完三年级就停学——家里还要供三牛念书哪,找不出供养两个的钱来。

"你们也别怨家里,只有这个家底你们要清楚,大牛是老大,多念两年,二牛三牛每人念三年,公平合理。"

贫苦人家就是这样无奈,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别说念书可不是一分钱的事情。唐建国只能珍惜他最后一年的愉快时光,明年就轮到弟弟唐建党进学校了。

别说贫苦人家,就是邱福林这样的家庭,也不见得能送得起四个娃儿念书。

邱成才的叔叔邱安国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有两个已经到了学龄,最小的那个女娃儿还过一年也要上小学了,到时候五个孩子更是吃紧,还不知道会不会像杨国平家一样,要走到全家商议到底谁去念书的地步。

他还能说什么?默默接过邱兴国递过来的自行车钥匙,说了一句"谢谢爸爸",垂头丧气的走回了自己房间。

原本一直想着要赶快开学就好,对着将来的初中生活向往,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击得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直到今天,看到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才又重新开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