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第 216 章(1 / 2)

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百一十六章

“你说得很好。”刘协专注得望着陆逊, 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陆逊得到了来自皇帝的鼓励,忙又细细讲吴地山越之事讲来,“这些山越民众,大分散, 小聚居, 虽然不能推翻孙权、周瑜等人的势力, 但却是除之不尽的祸患。这些山越之民本就悍勇,如今又有地方豪族强宗暗中将他们凝结起来, 以此对抗孙氏。这其中的首领, 便称为宗帅, 底下的部属则称为宗部。孙氏等人虽然都称他们作山贼,但其实这些人组织起来, 也能成为像模像样的军队。”

“朕在荆州听说过。”刘协点一点头,这等宗部的存在, 不只局限于吴地, 据冯玉所说, 荆州有之,扬州也有之。其中势力庞大的, 宗部可以至于数万人之多, 那就是五六千家。自桓帝、灵帝以来,这些先以血缘氏族聚合在一起,随后又扩展到整个地方上的地方豪强在中原越发普遍了,因为战乱饥荒的年代里, 他们得筑坞堡以自保, 否则平原上各方势力的军队一过,普通百姓就被劫掠一空、无法生存了。当初长安城外的苏氏坞堡,即是此类。这其中有的宗族率领部曲投靠了附近势力大的军队, 有的则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虽然说是天下平定了,但就好比吴地这些宗族势力、地方豪强,已经形成了就很难消去。他们与中原的豪强不同,又有山险可以依凭,一旦他们入山,就会与原本生活在山中的百越之民相熟。于是在吴地,就出现了地方豪强联合山越民众,与孙氏、周瑜等势力相抗衡的局面。

此时在吴地来看,宗部与山越几乎已经无法区分了,又依附于豪族,为豪族所驱使。

若问周瑜此时最头疼的事情,恐怕就是吴地的这些宗部山贼,就连朝廷插手带来的烦恼还在其次。

“朕听说,前几日有一伙山贼,首领叫张群的,劫掠了朱氏运盐的车队”

陆逊显然也听说过此事,道“陛下明鉴,这张群乃是吴郡城外山贼中的一大势力。原本吴郡外最大的山贼势力,是从前的严白虎。只是后来严白虎给孙策攻破了,严白虎先是逃了,后来又投降了孙策。谁知难逃一死,孙策先是接受了他的投降,后来却又杀了他。所以当初跟随严白虎的许多山贼,又逃逸而出,部分跟随这张群,又在吴郡外乌程县扎了营。周围百姓不愿意纳税的,也都纷纷跑去投奔他。这张群势力便大起来了,从前忌惮周瑜有重兵,还不敢造次,但近日圣驾在此,那张群大约以为周瑜等人无暇顾及他,便忍不住出手做事了。”

“朕记得严白虎这人。”

刘协之所以记得严白虎这人,是因为从前与曹昂私下讨论孙策性情时,曾以此举例。当初孙策在吴地势力渐渐庞大,严白虎也曾有意求和,派了他的弟弟严舆去与孙策议和。结果两人单独会面的时候,孙策忽然拔刀斩了坐席,严舆见他拔刀下意识身子一动。孙策笑道“我听说你能坐着的时候跳起来,所以跟你开个玩笑,想看看你的神通。”结果严舆只是动了一下,没能“坐跃”,孙策就说他欺世盗名,竟然在席间投手戟杀死了严舆。孙策说杀严舆的理由,当然只是个借口,但是由此可见孙策的狠辣果决。

因此当初刘协说,东南必然归于孙氏,因此在长安着力培养了孙权。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当初刘协栽培了孙权,却也不能保证他就不会长歪了。

昔日的强宗骁帅严白虎,如今也该化为一抔黄土了。正如那当初杀了他的孙策一样。

刘协这感慨只在心中一闪,又问道“那如今似张群这样的山贼宗部,在吴地还有哪些呢”

陆逊道“从前孙策在时,剿灭了一批。如今山越宗部,在吴郡、会稽、丹阳城外,多有伏匿。具体有多少,草民不曾计数过,但以用盐量约估,恐怕与郡县中百姓数量,不相上下。”

古代核算人口,除了挨家挨户计数之外,还有一个约估的办法,就是看用盐量。因为活人总是要吃盐的。

陆逊又道“吴郡、会稽、丹阳这些山越宗部,是人尽皆知的。另还有些小股的山越宗部,在宣城、泾、安吴、陵阳、 春谷、永平、长平、临城、南阿等地,都时有出没。”他一口气说了十余个地方,又道自己所知并不详细,由此可见吴地山越宗部之多、之广。

刘协仔细听着。

陆逊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备受鼓舞,又道“吴郡有朱、张、顾、姓,会稽有虞、魏、孔、贺四姓,丹阳有朱氏、纪氏,阳羡有周氏等。草民族中凋敝,如今空有名号。但这些大姓豪族,与各地的山越宗部,也都私下有联系的。陛下若要除山越,不妨先从豪族下手。”

陆逊年幼的时候,族中还有陆康等长辈撑着,是曾经见识过豪族往来情形的。此时他站到皇帝这边来,为皇帝出谋划策,真正是使得朝廷“知己知彼”了。

刘协看着陆逊,见少年因为长时间的讲述与激动的心情而面色泛红,微微一笑,道“山越为祸,朕有心想为吴地安定之,无奈本地无可用之人。随朕来的士卒都多是中原人,不惯此地水土。为之奈何。”

陆逊心中一动,对上皇帝含笑的目光,热血上涌,道“如蒙陛下不弃,草民愿往”

他这是主动请缨了。

刘协再度握住了他的手,道“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表达了赞赏之意,恳切道“只是此事现下不宜声张,待朕为之谋划。”

陆逊当然明白,若是走漏了风声,孙氏与周瑜等人绝不会放过自己。

刘协转而又向陆绩道“朕今日召见四族青年俊才,周瑜等人必然是会知晓的,恐怕不日就会派人来试探你们。其中你年纪最小,他们多半会从你下手,你自己心中有数。朕信得过你。”

陆绩时年只有十三岁,但因家世坎坷,其聪明伶俐不亚于成年人,因此朗声道“陛下放心就是。他们看我年幼,小觑于我,最是好敷衍的。”

刘协忍不住一笑,携手送他们叔侄二人出去,又抚陆绩发顶道“朕在长安,有位老师的后人姓卢名毓,也是极聪慧的。等你来长安那一日,朕引荐你们二人相识,当能成为密友。”于是站在殿门处,遥望二人下阶而去。

陆绩与陆逊直走出行宫后,才觉出方才两人究竟有多么激动来。

陆逊掌心滑腻微凉,全是方才与皇帝对谈时流出来的汗水,只是在殿中时因为精神全部集中于谈话上,直到此刻才觉出来。他轻声道“那日小叔你说陛下听着温和,但不知为何朱氏等人却战战兢兢。我今日才懂了。”明明皇帝对他们鼓励有加,但也许是殿内的氛围,也许是皇帝无形的气势,又或者是“皇帝”这个身份的不同寻常,陆逊在方才的面见时,还是感到了一种需要屏住呼吸的畏惧感。

这正是刘协过份轻视,而引得曹昂疑惑的,所谓“天子”这名号的分量。

周瑜与张昭很快就得到了皇帝召见吴郡四族青年才俊的消息。

次日,周瑜张昭与孙权三人便聚在一起商讨局势。

张昭说道“昨日我得到消息,皇帝召见了四族的青年才俊,一一谈话。以二位看来,皇帝这是要做什么”

周瑜看起来并不担心,悠然道“虽然我已告知皇帝此中内情,但是要皇帝接受这个事实,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他现在还是要做一下挣扎的,这几日留在吴郡不走,应当是在筹措方法。等到他明白,没有什么办法的时候,自然就会放手了。”

与张昭的沉稳、周瑜的悠然不同,孙权在旁边,脸上显露出焦躁之色,他比周瑜和张昭更有一重担心,那就是步氏临盆之期将至,如果朝廷还留在吴地不走,那么这个秘密就要掩盖不住了。而一旦步氏的事情曝光之后,不但会影响已经有孕的伏寿,还会影响最近对伏寿怀的这一胎非常在意的他的母亲吴老夫人,更进一步也会影响到朝廷、影响到皇帝对他的看法。

孙权与周瑜等人合谋,想要实现吴地半自治是真的,但他们并没有想要从汉朝脱离出去。因此,在他们的计划中,此后还是要与朝廷有来往的。那么一个赏识他的皇帝总比一个对他不屑的皇帝要有用的多。

孙权有些焦躁的站起身来,来回走动着说道“我不管皇帝到底是想要筹措什么办法,也不知道他跟这四族的青年才俊昨日都说了什么。我只想知道朝廷究竟哪一日从吴地走。他们若是不走,我们便没有办法让他们早些走了吗”

周瑜见他着急,仍是悠然道“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他慢慢数到皇帝来到吴地的日子,“皇帝来此至今不过十余日,人家万里迢迢赶来了,这么快就赶他们走,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总要再给他们几日时间,到时候他们若是还不走,也就不怪我们用手段了。”

周瑜又对张昭说道“你一向留意此地的青年才俊,不如就由你去探问一下,昨日皇帝见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事情,其中尤其要留意陆氏那一对年轻的叔侄。朱、顾、张三族都还好,投靠于我等的时候也还算是心甘情愿。唯有这陆氏不同,当初”他想到当初与孙策一同征战,与陆康对阵的那两年。想到已经故去的好友,周瑜心中一痛,便将下半截话咽了回去。

张昭答应下来,又对孙权说道“你也不要太过焦虑。你还要每日在皇帝面前侍奉,神色间若是带出来了,恐怕生出事端。”

周瑜也向孙权看来,忽然道“照你看来,最近江东长公主可与朝廷有所联系”

孙权最近往返于步氏所居的别苑与家中,偶尔面对伏寿的时候,又总是想要躲避,倒是最近这段时间与伏寿的交流没有从前那么密集了。从前他虽然与步氏情好日密,但是在政局上、在与朝廷关联的许多事情上,还是听从伏寿建议的。此时,孙权想了一想,说道“这段时日她倒是没怎么与朝廷来往。就是前阵子曹昂给她请了那位方氏袁空来;再就是上一次皇帝来张昭家赴宴的时候,我替她问皇帝要了会造提花机的匠人。听说前几日那曹昂又带了匠人去请她看提花机的样子了。那日我不在家中,未曾得见。除此之外倒是没听说她跟朝廷有什么来往了。”他顿了顿又道“就算是有什么来往,大约也是跟万年长公主还有蔡伯喈的女儿蔡先生来往私信,有些女儿家的话说。毕竟当初她在长乐宫中与这两位相熟。”

孙权想到当时在长安时与伏寿相识的事情,再想到当下的情形,不禁心中有些怅惘。

“提花机”周瑜慢慢重复了一遍,蹙起眉头道“不曾听闻江东长公主殿下对提花机还感兴趣。她要做提花机的样子做什么”

周瑜的反应与皇帝当初听闻伏寿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有当时中间传话的孙权不曾多想。

孙权此刻听周瑜这样问,便道“还能做什么不过就是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之用罢了。”

周瑜摇头道“江东长公主若是只为了自己打发时间,那有一台两台也就足够用了,她现在却要会造提花机的匠人,那是预备要做许多提花机出来。可是提花机织出来的锦缎,寸锦寸金。江东江东长公主要这许多的提花机,做什么用呢就算是做出了锦缎,又卖给谁呢”可若是说这件事背后有朝廷的出手,那江东长公主又何必还需要孙权从中间传话呢难道是为了迷惑孙权,麻痹孙权周瑜一时间想的有些深了。

孙权说道“唉呀,公瑾兄,你不要再想她的事情了。她跟朝廷没什么来往的。”他倒是很自信,认为自己还能看不清楚枕边人吗况且如今伏寿有孕,哪里还有精力搀和朝堂上的事情呢

“我现在就想知道,公瑾兄刚才说你有法子让朝廷早日离开吴地,究竟是什么法子,什么手段。你且告诉我,让我心中安定些。”孙权本来是想等着周瑜自己说的,但见周瑜话锋一转再不提这事儿,而一旁张昭也不追问,自己忍耐不得,这才问出口来。

周瑜见孙权的确是焦躁难安,也担心他在这种状态下反而误了大事,因此道“你附耳过来,我细细告诉你。”

于是孙权复又坐下来,听周瑜细说他的计谋。

一时周瑜说完,一旁张昭听了,不禁也感叹周公瑾这计策技巧巧妙。

孙权笑道“公瑾兄既然有此良计,何不现在就用了早早的让朝廷离开吴地不好吗”

孙权已经在信阳的时候拿到了皇帝的许可吴地的人事任免权都给了他。

孙权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他现在只盼着朝廷离开,让他重新回到做吴地实际“皇帝”的地位上。他自认为自己还是忠于朝廷的,只是他不希望朝廷再插手吴地的事情了而已。

周瑜慢慢悠悠道“当初皇帝初来吴地,能以十日的耐心来熬我这只鹰,又能够出现在子山张昭字宴会上为我亲自抚琴一曲。不管他是真心是假意,是手段还是伎俩。他既然尊重于我,我也该回敬给他同等的尊重。皇帝当初给了我十日,我又何妨也给他十日。有些事情纵是敌手相逢,也当有其原则。”这是他大族出身的气度。

张昭与孙权听他这样说,便知道他的心意无可更改,于是又谈论了几件吴地要紧之事,便各自散去。

而这边孙权回到家中,想到周公瑾的话,不禁又有些疑心,不知伏寿究竟与朝廷有没有关系,因此寻到内院来。这几日里第一次主动来见伏寿,谁知才到半路上还没见到伏寿,先就给他的妹妹孙尚香拦住了。

孙尚香笑道“哥哥我昨日找你一日也不见人可算给我等到了我且问你你可知道跟着皇帝来的郎官里面有一位叫曹丕的没有据说他是那位曹昂曹大人的二弟。”

孙权是极为疼爱这个妹妹的,笑道“曹丕嘛,是有这么号人。怎么连你也听说他的事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