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百四十五章
建安六年冬夜, 长安未央宫中明烛高燃,刘协与曹昂私下说话。
今日处理细务晚了些,刘协索性就留曹昂在宫中宿下, 顺便讨论未尽的事项, “照朕看来啊,就该在西厢给你腾出一处住所来。入冬天寒, 时不时又有风雪, 你每日早起晚归,也太辛苦了些。往后冬日, 你就都宿在宫中好了。”
曹昂笑道“这点风雪算什么臣又不是纸糊的。”又道“况且陛下不是要车驾东归的吗在未央宫中置办了臣的宿处, 明年咱们又未必还在长安了。”
刘协缩进熏暖了的被子里,眯了眼睛笑道“朕都险些忘了,还有回洛阳这一茬。”
自天下平定,十三州归附以来, 朝中就一直在议论迁都洛阳之事。当初朝廷来到长安, 是在董卓的逼迫之下,如今董卓早已化作飞烟,朝廷东归洛阳, 更有抚定人心,一雪前耻的意义在。朝中的老臣是早已按捺不住,从建安四年袁绍方死那会儿, 就不断上奏, 希望皇帝起驾回洛阳的。刘协清楚迁都的意义,因此一直拖延着,准备等到最合适的时机。他明白此后许多年,北方都会比从前冷,天下的人口经济都在南移, 似乎都城也该南移但是这样一来,又与军事上的要求不符。一国之都,有时候要考虑的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因此权衡之下,刘协最终还是决定回迁洛阳,他稍微漏一点口风,这二年才冷却下去的东归议题,立时又火热起来。
车驾东归,在建安六年冬,成为了朝野上下万众瞩目的大事。此事已经能九成确定了,只是究竟何时启程,还要等皇帝一锤定音。
曹昂在窗下斜靠墙坐着,既然是私下谈话,便也放松了许多,低声道“陛下,您还记得洛阳皇宫的模样吗”
“洛阳皇宫”刘协微微一愣,从渺远的记忆中搜索着相关的片段,那是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咄咄逼人的董卓与许多废弃的宫殿,“那时候宫中刚经历宦官之乱,董卓又领兵占了洛阳,少帝被毒死,到处人心惶惶。宫中宦官都死绝了,少了许多人手;还有许多宫殿都没了主人,宫门日夜紧锁。朕倒是记得当初董卓发怒,不好冲着朕发泄,便拿朕的狗作文章。”他瞥了一眼在脚踏上酣睡的小黑狗,道“这狗现在好端端活着,董卓倒是已经不在人间了。”
曹昂听皇帝回忆着过去的事情,想象着当时皇帝的模样,道“那应该是臣还未进宫之时吧”
“是吗”刘协歪头想了一想,道“朕记不清了。不过你同子柏淳于阳字他们进宫,应该也是很早的。早在关东盟军之前”因为他在曹操等人离开洛阳之前,就召集了还在洛阳的西园八校尉,要他们送儿子入宫。他想到这里,问道“你父亲怨朕吗”
曹昂微愣,看向皇帝,不太明白他在问的意思,“什么”
刘协也歪头看向曹昂,道“当初朕强行将你留下来。”
当初曹操离开洛阳后,曾经派手下要偷偷接曹昂离开的。
曹昂笑道“这有什么好怨陛下的更何况如今看来,臣父倒是要感激陛下当日的举动。”
刘协垂眸,道“日前朕要你写信给你父亲,要他散尽家中良田,他也不怨吗”
自从杨彪给弘农郡去信,要族人处理家中万顷良田之后,朝中消息灵通的人都隐约知道了。当朝尚书令散尽家中良田,就是一个很明确的风向标。朝臣当中有敏感度高,且舍得身外之物的,也已经暗中动手,或者真的处理家中田地;或者把明面上的田地转入暗处,由亲信等人持有。但大多数人终归还是俗人,哪怕是朝中的大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就舍弃祖上累世的基业,许多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一面舍不得自家的祖产,一面战战兢兢看着朝廷下一步的动向。
曹昂在外处理细务更多,接触的人也更多。他本人又有笑面公子之称,纵然公务上冷静清正,但为人是温和亲切的。所以一时间就有许多人或是写信,或是请托,总之问到曹昂这里来,要要谈一谈皇帝的态度尚书令杨彪处理弘农郡万顷良田之事,究竟是什么意思。
往曹昂处探消息的人一向很多,这点刘协也清楚。所以刘协有时候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曹昂往底下释放自己的态度,既能先摸一摸底下人的反应,也能左右局势,让事态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说在分田改制这件事情上,刘协就交待曹昂,要他往亲近之人处,透一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