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鼙鼓病气纷纷来(2 / 2)

覆汉 榴弹怕水 4144 字 1个月前

而说是动员宣传,但公孙珣的知识却只是从公孙大娘那里传来的三把刀……所谓四件法宝,烧开水、建厕所、戴口罩、填臭水沟……唯此而已。

然而你还别说,这几样对上别的病倒也罢了,对上伤寒还真就是对路了!因为伤寒病菌正是在厕所、脏水沟这些地方最为繁盛,并主要靠着生水传播。只不过,春耕已经开始,河内百姓还要忙着春耕,还要修筑厕所,还要砍柴煮沸水,怕是这个春日注定要格外辛苦劳累。

当然了,退一万步说,劳累辛苦也总比大疫到来,直接听天由命等死要强吧?

实际上,这话反过来说,中原和河北那边便是想不听天由命都难了……那边十室五空,并不是真的死了一半人口,而是说为了躲避(或者干脆是主动参与)战乱,两地人口近半都选择了迁移和流离。

大量的移动人口注定了卫生的糟糕,无论是厕所还是开水,对这些人而言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注定要成为伤寒病的移动传播源,也注定要死伤枕籍。

一番辛苦讨论与安排自然不用多说,眼见着送信的骑士们纷纷连夜往各县邑而去,天色此时也黯淡下来,公孙珣便在郡寺堂中与一众幕府人员一起用餐。捧上来的乃是烧鱼、粟米饭配上春日新鲜采摘后铁锅翻炒的野菜,外加每人一小壶浊酒,这让一冬日都没见到绿色的众人胃口大开,心情也随之变得稍微松快了一些。

其中,戏忠是个比娄圭当年还跳脱和随意之人,也是张口就来:“其实也不尽然是坏事,最起码,春耕后义公兄他们倒是不用辛苦入北面大山中剿匪去了。”

此言一出,众人反应不一。有些古板持礼的其实早就看不惯戏志才平日的散漫无礼,只是碍于公孙珣格外看重他,这才忍让一时,故此倒是冷哼了一声;而其他普通郡吏,还有非河内的老人,以及韩浩、方悦、郝萌等以武职服侍公孙珣的本地人,则纷纷随着公孙珣哄笑起来。

毕竟,戏忠说的是句天大的实话——疫情一来,甭管如何,那些之前聚众为匪之辈宁可在山里饿死怕是都不敢下山来乱跑的,尤其是河内的盗匪大多躲在与冀州、并州交界的太行山脉中,那里必然会受到瘟疫的直接威胁。

“其实还是那句话。”众人笑完之后,话匣子也算打开,娄圭便不由摇头感慨言道。“魏郡缺种子也罢、流民太多也好、伤寒疫病躲不过去也行……归根到底,这中原、河北的事情还是要算到去年的战乱的头上。当日程仲德直入君侯身前嘲讽我时曾言,说战乱的麻烦要等到战后才会慢慢出现,如今看来倒是没什么错的。”

“难得子伯大度。”公孙珣想起当日往事更是一笑,却又忽然肃容,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且不提中原河北,其实凉州之乱,阿范与阿越信中却是提及了另外一些事情,我刚刚回来方才看到,忘了跟你们细说……韩文约反了,而且还做了贼首!”

堂中诸人纷纷一愣,但除了那日招待了韩遂的几名心腹外,其余人却旋即茫然起来。

“韩遂当日如此恳切,为何会反?”戏志才忍不住放下手中酒壶,正色言道。“依我看,其中必有曲折。”

“不错。”公孙珣点头感慨道。“按照我这两个弟弟在洛中的猜度和打听,大概是因为韩文约当日在洛中便对新任凉州刺史左昌有所不满,引得对方深恨于他。然后此番左昌一到凉州又听闻了叛乱之事,便停在了最东面的汉阳郡驻足不前,反而让韩遂代行州事,配合护羌校尉冷征剿除叛乱……”

“事败被俘?”吕范登时醒悟了过来。“然后韩文约凉州名士,又在州中履任十载,颇有声望,故此被叛贼挟持着做了首领?或者直接打出了他的旗号来招揽人心?”

“洛中私底下都是这么猜度的。”公孙珣扒了两口饭后点头道。“都说韩文约也好,另一个被俘的名士边章也好,可能确实偷生,但未必就真降了,更不要说做了贼首。但左昌不是厌恶他吗?所以直接一封奏疏认定了韩遂做了反贼头子,朝廷为了安抚前方还须倚仗的方伯,便正式悬赏了他。”

众人纷纷默然。

“然后还有一事。”公孙珣继续面无表情言道。“也不知是真是假……只是小道传闻,听人说,护羌校尉之所以全军覆没,乃是因为左昌在冬日间于汉阳倒卖州中军粮数万斛……这话是凉州从事盖勋写信给我师弟傅燮时提及的,大概是想让傅南容在洛中出些力气调走左昌吧?”

“若是消息从傅南容处传出,那十之八九就是真的了。”吕范难得冷笑一声。“只是除非还有大败,否则便是查实了此事左昌也极难调动……”

“敢问长史,这是为何?”司马朗忍不住好奇询问。“贪污军粮、陷害属下……不该即刻拿办吗?”

“天下事哪有这么非黑即白的?”吕范凛然教训道。“刺史代中枢巡视地方,天然是中枢权威所在,这才去了两个月便去职,中枢的权威谁来保证?而若是一群凉州人上下一言便可以驱逐刺史,那与造反又有何区别?我朝四百年,刺史倒卖军粮陷害下属仅闻一例,可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世族连成一片,逼得郡守、刺史弃职而走的却是屡见不鲜!故此,且不说尚无证据结论,便是中枢处的诸公心知肚明,此时也只能佯做不知,只待战事后再做处置!”

“那若是果然再败了呢?”常林忽然插嘴问道。

“那便该撤职撤职,该论罪论罪,再寻一个新刺史去凉州总揽大局。”吕范不以为意道。“还能有第二条路?”

“可是……长史。”常伯槐放下手中碗筷继续言道。“凉州那地方,已经连着去了两个极差的刺史,前一个懦弱无能,这一个贪鄙小气,若是再去一个书呆子,凉州局势岂不是要崩坏?”

“伯槐想说什么?”吕范微微蹙眉。

“我是想说,中枢与地方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仅是地方应该服从于中枢,中枢也应该不失德。”常林从容对答。“就事论事,关于此时对左昌的处置,其实我与长史看法相同,万般过错,万般不堪,中枢都要先忍下来,非只如此,还要尽力支持于他,万事以平叛为先……但是反过来想,若非是中枢一开始就选材不当,如何会酿成今日之局面?”

“不错。”司马朗也恍然言道。“若非是中枢之前任命了一个昏悖的刺史,又任命了一个不法的武威太守,怕是一开始都不一定能起乱子……何况是今日之局面?”

“那伯槐以为,源头还是在中枢了?”吕范等司马朗说完,方才继续追问。“地方居然无半点过错?”

“我并非此意。”常林立即摇头。

众人此时已经察觉到了吕范言语中的不善之处,尤其常林乃河内本地出仕士子之首,而吕范为公孙珣实际上的总幕府……这种情况下二人争论地方和中枢这种问题,他们多不好插嘴,便只能纷纷对着坐在上首的公孙珣察言观色。

公孙珣吃喝不断,心里却无语至极——地方和中枢,集权和分权,这种问题是有答案的吗?你再等两千年也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大汉而言,出现这个问题并且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外乎是出仕通道不畅,地方吏员和中枢派来的长吏之间流动性极差,这才会形成固定的对立模式,并且渐渐失衡……所以,还是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让上下通达,让地方和中枢通达。

但是,此时根本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这二人也肯定没想这么深。

“我且问你们,”公孙珣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然后拿起绢布擦了下嘴,这才好奇发问。“且不说什么地方与中枢,就事论事,你们觉得要解决凉州这个局面,该从何处下手?”

“自然是选拔能吏了!”话音未落,杨俊便拱手直言。“若能有虎臣良牧安抚地方,何惧区区叛乱,当日黄巾贼撼动七州,不也是被君侯与左右车骑两位将军给荡平了吗?”

“非止如此。”枣祗也忍不住插了句嘴。“大家闻得凉州事纷纷色变,宛如直面大疫,乃是因为过往羌乱耗费极大。其实,此时便是护羌校尉战死,叛军胜了一场,也终究没有夺取州郡,尚不如去年交州之乱。而交州之乱,便是因为朝廷派去了一位秉公执法的贾刺史,那贾公到任后安抚地方,叛乱自平……然后再去问那些反贼,他们都说并无反意,只是算赋过重,贪官所求无度,这才做了盗匪,以至于渐渐成了气候,杀官夺城。”

“说的好。”杨俊立即点头称赞。“若能有这么一位刺史去彼处,说不定凉州也是能安抚下来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真的杀官造反?明摆着死路一条嘛!”

公孙珣不以为意,只是再问:“那你们觉得,朝中如今能选拔出贾公那种官员吗?”

堂下诸人一时雅雀无声。

隔了许久,娄圭方才捻须冷笑:“西园卖官,做官须交钱,交钱后到地方自然想要将交的钱捞回来,此乃人之常情;而提拔任免的权威,又多以宦官为主……这种局势下,出了贾公那种公直之人,乃是走了运道,出了左昌这种人,乃是寻常!”

“阉宦误国!”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一句,引起堂中诸人纷纷颔首赞同不断。

说来说去,地方中枢、集权分权、异族士人……千头百绪汇成一句话,却还是要诛宦!不是说诛宦就能解决问题,也不是说宦官便是天下祸乱之源。而是说这个帝国的深层矛盾已经压抑的太多、太猛、太繁杂了,需要这么一个让天下人团结起来的众矢之的。

天子此时是不能杀的,也不敢杀,那么这个假想敌,或者说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主要责任人之一吧,就只能是宦官了。

然而,这个道理哪里需要眼前这些幕僚们来教,公孙珣早多少年就已经明白了。

一念至此,卫将军、蓟侯、河内太守公孙珣面无表情,扔下吃了一半的饭菜,直接起身离开,回后堂抱孩子去了。

只留下一群幕僚面面相觑,却也只能赶紧低头用餐。

“子衡兄。”等到人大多走了,故意留在最后的王修王叔治方才上前,代自己的副手向吕范赔了个不是。“常伯槐非是有意顶撞,更没有领着河内本地幕僚挑起幕中争端的意思,据我这些日子与他相处来看,他这人乃是天性如此……或者说,整个河内的士风,便崇尚清白严肃。”

“无妨。”吕范昂然起身言道。“我为总幕府,伯槐何止是叔治副手,更是我所领下属……哪里会跟他计较?此番争论,俱是出于各自公心而已。倒是叔治,你才多心了。”

王修低头再度行礼,也就不再多言。

————我是不再多言的分割线————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后汉书》.孝灵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