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渡河袭辽东(三)(2 / 2)

大帐都变成御寒的等等,但是这真要是大雪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再让己方去作战了,那纯粹是送死。说起来他可不认为真要是在雪中作战,己方还能比辽东军更强。哪怕同为北方的人马,但是怎么说呢,这真要是雪战的话,肯定是人家辽东军强点儿,而己方应该不是人家的对手,这就是曹操所认为的。因此,到时候不退行吗?而且在雪天所消耗的物资什么的,

那绝对都是平日的倍数,所以可真是,兖州军十万人可真是消耗不起啊。本来这他们和凉州军那么多物资,那么富裕的军队就比不了,就算是和江东军比较而言,可以说江东军一些地方,也是要超过兖州军的,当然这个肯定不是说战力,这个倒还没有。所以不管怎么说,

只要是到了雪天,那么曹操无论如何,他都得带着己方人马撤退,就算他是一千一万个不想,那他手底下的人都得是力劝,没办法,这对他们兖州军来说,下了大雪,就绝对是弊大于利,而对人家辽东军来说,自然就是相反的。所以没准辽东军还就希望来个雪战什么的呢,这都不是说就没可能,反而还是很可能。因此,这个时候是辽东军拖着他们,是争取要把兖

州军给拖住,拖到大雪,那么他们认为,基本上这就没太大问题了。到时候兖州军一撤,那么他们要再战,那就得等来年春了,这个没办法,毕竟谁都知道,冬日时日可不短,而且在辽东这儿,雪可从来是没少过,这是一点儿不错。这也就是如今这个时代,这古代和现代可不一样儿,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全球气候变暖什么的,什么厄尔尼诺,那根本就都没有,所

以冬天是冷得不行,雪也是不小,还不少,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气候。哪儿像如今啊,这气候反常,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冬天还不像冬天,北边儿暖,南边儿潮,这在古代,至少气候还是很正常的,这个当然和后世可不同了。毕竟古代可没什么污染,也没经过了千年的变

化,所以自然是没什么不太正常的。哪儿像如今这样儿,正常的倒是少了,难道不是吗。当已经到了黑天的时候,凉州军江东军他们早已是准备了,就等着渡河,然后去袭营。对甘宁和张辽来说,这是考验自己的时候,毕竟这人家有三万人马,你别指望着你用七千骑兵,

就能给人家整溃败。所以最后的退却,是很重要。但是这最后肯定要渡河回来,你总不可能在对岸驻扎下来吧?这事儿估计辽东军也不会让,毕竟你是七千人,不是七万人。他们拿几万人没办法,可不代表拿几千人就没有什么办法了,所以不管是甘宁也好,是张辽也罢,哪怕就是夏侯渊,其实都已经是让己方的人马在辽水边儿上接应,实际上就是等他们退回来

的时候,赶紧上到准备好的船只,上去就跑,毕竟谁也不知道,这辽东军会不会追上来。这到时候真要是他们不怕死追上来的话,那么能跑多少就跑多少吧,甘宁张辽他们也是无奈了,毕竟曹操那个想法,他们都清楚,所以这己方人马的损失,自己两人是无论如何,都得

接受。都准备好了之后,当然了,这在如今还没过河的时候,他们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命令下去。等什么时候他们过去了之后,才会让接应自己的那些人,就在河边儿这等着自己带人马回来,就是这样儿。而曹操是亲自给甘宁他们送过了河,当然他可没过去,不过就是在

辽水边儿上,看到甘宁他们渡过去而已。不过哪怕是做到如此,也算是他这个当主公的不错了,毕竟不管是甘宁还是说张辽,可都不是他手底下的将领。当然,这个时候倒都是给他们兖州军做事儿的,这倒是没错。在凉州军和江东军骑兵渡河的时候,早已观察对岸动向的辽东军探马,是马上就去禀报给了石全所知。虽说这个时候也不早了,可以说再过一会儿,

肯定石全就休息了,不过这如今看着有人马过来,他们是不可能不禀报给自己将军的。石全一听,心说这兖州军来了?不过显然,探马所报,说不是兖州军主力,好像是凉州军江东军的骑兵,石全一听,他也是不可能不重视,“务必要密切注意敌军动向,不管什么动静,

都前来禀报一次,不得有误!”“诺!”探马应喏后下去了,而石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再休息了。对他来说,这凉州军和江东军人马过来,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而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他们过来,就是要来进攻的!想到这儿,他是倒吸了一口冷气,直接是吩咐了下去,

全军备战!他不可能不这么下令,实在是对方这个组合,确实是不得不让他多想,毕竟凉州军,号称是天下最强,哪怕就几千人,可那是他们最强大的兵种,骑兵。虽说应该不是那凉州军威震天下的精锐—凉州铁骑,但是能带到辽东这儿来的,肯定也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人马吧?所以石全是不得不小心了,这让己方做好准备,要是他们不是来进攻的,那最好,

可要是的话,那就只有一战了。这几千人对上己方三万,别说就他们几千人马,哪怕就是再多,自己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往后退啊。确实,这一招都没拼呢,他是不可能撤退的。那退走的话,就等于是直接就让他们长驱直入到襄平城下了,这不是给敌人请到了己方城下吗?

这自己来这儿做什么的,不就是为了阻截他们,为了拖住敌人,所以石全知道,自己至少此时此刻,是不可能后退半步。而且他也是觉得,就几千人的话,还不至于让自己那样儿。未完待续。请浏览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