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程荀陈舟船相见孔文举出任北海(2 / 2)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1835 字 2个月前

“卿出使在外,也许还不知道吧?故虎贲中郎将鲁国孔君文举被三府同举出任北海相,前两天刚刚到任。”

“孔文举被举北海相?”程嘉楞了一下。

“不错。”

“还是三府同举?”

“正是。”

程嘉嘿然,拈须说道:“他这是得罪谁了?”

孔文举自便是孔融,孔融早年在豫州为从事,黄巾被平定后,他为朝中征用,被征为为司空掾属,前些时,他接替何顒,继任北军中候,在职三天,又接替袁术,转任虎贲中郎将,前不久,听说他又转任议郎,这还没过多长时间,竟又被三府同举,再次转任,出任北海为相。

北海国属青州。豫州、扬州、兖州、青州都与徐州接壤,北海挨着徐州的琅琊郡,在琅琊的正北边。青、兖黄巾势大,而单就青、兖凉州来说,又是北海的黄巾最为猖獗。孔融在洛阳原本是虎贲中郎将,被转为议郎已是大大地贬用了,但至少议郎还是在洛阳,现在却忽然又被三府同举、也即三公同举,又被举荐到北海做国相,这已不是贬用,而是让他去送死了。

荀攸看了看左右,没有外人,於是说起了其中的曲折。

这其中曲折说来也简单,简而言之,都是因为董卓要废立天子。他说道:“董卓欲废立天子,此事卿已知之,孔君为虎贲中郎将,每参与议事,常有匡正之言,多与董卓争辩,董卓因是怀恨,遂夺其虎贲中郎将之职,转为议郎,犹怀忌恨,乃又暗示三府同举孔君为北海国相。”

孔融大名满天下,程嘉和他虽不熟,只是在洛阳时跟着荀贞见过一次,但此时闻得此言,却亦不免慨叹,说道:“董卓恃兵自雄,祸乱洛阳,而朝中诸公非但不敢与之争,反顺其意,竟就真的按董卓的意思,将孔君荐为了北海国相!这不是亲痛仇快、自断股肱么?”

荀攸、陈群也都是面带愤忧。

“愤”当然是愤怒董卓,也不满朝中公卿的软弱。

“忧”则是为孔融担忧了。

孔融虽有盛名,可只是个儒生文士,并不知兵略,他来这黄巾猖獗的北海当国相,结局堪忧,下场恐会不妙。

孔融在豫州做从事时和荀爽是同僚,荀贞、荀攸作为荀氏的晚辈都和孔融见过,孔融这个人生性宽厚,最喜欢拔擢后进,对荀贞、荀攸,还有荀彧兄弟等荀家的杰出子弟都很照拂,现今他被发配到北海这个地方做国相,做为他“后进晚辈”的荀攸当然是会为之担忧的。

荀攸担忧,陈群也担忧,事实上,陈群比荀攸更担忧。

较之和荀家的关系,孔融和陈家的关系更亲近。

孔融的年纪比陈纪小些,比陈群大不少,很早前他就和陈群的父亲陈纪结交为友,后来见到陈群,非常欣赏陈群,又转而和陈群结交,他和陈纪结交为友的时候,陈群是他的晚辈,见到他得向他行晚辈之礼,而当他改与陈群结交后,他则就变成了陈群的同辈、陈纪的晚辈,这么一来,见到陈纪时他就得以晚辈的身份伏拜行礼,也就是说,他宁愿自矮一辈,宁愿以前的朋友变成他的长辈,也要和陈群结交,这对陈群是多大的抬举?陈群年纪轻轻的便闻名州郡,为世人所知,也正是因为此事,后世专门有个成语,叫“纪群之交”,便是典出此处。

可以想见,对孔融到北海后情况的担忧,陈群肯定是远过於荀攸的。

也正因为陈群和孔融有这么层深厚的交谊在,所以在知道孔融到了北海上任后,虽然陈群那时刚到广陵不久,荀贞却还是叫他和荀攸一起去北海谒见孔融。

陈群年轻归年轻,却是个稳重之人,尽管较之荀攸,他更为孔融担忧,但因为和程嘉这只是二次相见,两人并不相熟,所以虽有许多话想说,还是忍住了。

纪群之交这件事,程嘉也是有过耳闻的。

他看了看陈群,说道:“黄巾寇略青、兖,而北海最为贼冲。长文,君此与公达同去北海,见到孔君后,不妨劝一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明知这是董卓在使坏,孔君不能上当,为朝廷计,也是为天下忠臣士人的元气计,孔君最好托以疾病,挂印辞归。”

陈群忧心忡忡地说道:“孔君直节之士,向有大志,此次出任北海,虽是为人所陷,而以孔君的脾性,我却恐他不会听我等之劝啊!”

和孔融相交深厚,陈群对孔融的了解远非程嘉所能比的。

孔融为孔子之后,才华横溢,虽生性宽容,不猜忌别人,喜拔擢后进,但亦常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自许,对当世的豪杰,他有很多都是看不大起的,高谈阔论,胸怀大志,总有荡清宇内、一挽狂澜的雄伟志向,要想让他听劝,“托以疾病,挂印辞归”,这是万万不可能的。